由于歐、美反傾銷大棒相繼掄起,加之國內市場短期內大規模啟動乏力,光伏行業如今陷入“內憂外患”的煎熬之中,外界對于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猶如“霧里看花”。
民生證券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海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歐、美反傾銷的負面影響會在明年集中發作,屆時全行業面臨的將是歐洲市場超過400億元銷售收入的損失,以及近一半的歐洲市場份額的快速丟失。
歐洲市場份額明年折半
主持人:歐洲對華光伏反傾銷已正式立案,接下來會進入到哪些程序?
王海生:在立案之后,首先會做一個針對涉案企業及相關人的取樣調查及發問卷,采樣大概需要15天,發問卷是15—37天;問卷收上來之后其實就有了一個初步結果,然后再針對這個結果對被調查人做一個回訪,通過拜訪來做一下確認。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反傾銷的一大特點是比較重視反傾銷對于整個社會公益的影響,如果調查發現,反傾銷有可能會對其他行業或者說對整個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就有可能不會采取反傾銷措施。
基于此,我認為,這個社會利益調查有可能會為中國企業帶來一絲轉機。因為中國企業退出會加劇歐盟社會失業問題。
主持人:歐洲反傾銷對于我國光伏行業的影響,一個籠統的說法是會帶來204億美元的中國對歐光伏出口額的損失。對行業的具體負面影響該如何分析?
王海生:204億美元的出口額只是2011年的數字,今年會發生一些變化。一個是出口量上,雖然德國市場變化不大,但意大利會明顯下滑,總體上今年歐洲市場會下降15GW左右,電池組件的平均售價如果按照0.7美金/瓦計算,全年對歐銷售額大概是100億美元,降到去年的一半。事實上,按照我們的預測,即使沒有反傾銷這個事情,歐洲政府補貼下調也將導致主要國家市場繼續下滑。綜合分析,明年中國產品在歐市場份額會下降30%—50%。
反傾銷對今年100億美元的對歐出口額可能不會有影響,因為年底前不會出初裁結果。但對于明年市場,我覺得可能會導致50—7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400億元)銷售收入的損失,相當于去年中國從歐進口整車的貿易額。
國內市場短期難替代
主持人:“外患”深重,業內對國內市場大規模啟動的呼聲越來越高。您對國內市場啟動有何預期?
王海生:歐洲市場一直占據國內光伏產品銷量的70%以上份額,相比之下,目前國內市場僅消化不到5%的產量。由于國內光伏發電“并網難”問題的解決仍需時日,70%市場的丟失要靠5%市場的崛起來彌補,短期來看是無法辦到的。
主持人:現在國家大力提倡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相對于大型電站并網問題,是否容易解決些?對于國內光伏市場迅速崛起是否更實際?
王海生:現在分布式光伏發電多在中東部地區做,用戶自己裝、自己用還可以,但是你如果給別人裝,讓他來給你付電費,而且電費要10到20塊錢,這個是很難消納的。如果從東部的配電網里面吸納分布式能源,再賣給用戶,本地再形成一個結算機制或者結構,這個跟以前原本的電網設計的構想又有區別。而且,分布式發電項目每千瓦造價在1.5萬元左右,這個比大型地面電站高出5000元,成本上也不具優勢。因此,分布式能源是一個好的方向,但是在技術和機制上還是有一些問題。
電站或成投資“藍海”
主持人:短期內寄望國內市場可能不切實際,但未來幾年其中的制約因素,尤其是并網問題,會發生哪些積極變化?
為了達到國家規劃的目標,不但要解決已有的風電等問題,還要對新增的投產規模部分,找到清潔能源大規模接入的同時還能讓它高效運行、發揮生產效率的方案來。這些方案涉及的技術標準及運行機制,目前都在系統研究中。支持新能源發展是國家電網的責任,不會回避任何問題。
主持人:隨著并網難問題逐步化解,國內光伏市場中的一些投資機遇會不會再次迎來爆發期?
王海生:現在光伏制造企業全年開工率平均不到一半,只有一些經營狀況不好的中小乃至大廠逐漸退出這個行業,擠出一些過剩的產能指標,制造業的市場才會逐步企穩。屆時如果全國大廠僅剩下5家,每家年產能10GW以上,規模效應得以發揮,價格才可能趨于平穩。但是,短期內這種現象不會出現。
上游制造業短期內改善的乏力,卻不會影響下游光伏電站建設投資機遇的向好。到今年底國內光伏裝機樂觀估計或可達600萬千瓦,這離到2015年2100萬千瓦的目標還存在巨大差距。隨著國內光伏電站建設潮在未來的涌現,電站開發及運營的投資潛力會越來越大。
電站開發,除了面臨國家大幅上調光伏裝機目標帶來的長期利好外,實際利好是去年國家出臺的光伏固定上網電價政策。從目前政策釋放的信號來看,除西藏以外地區,1元/度的電價水平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這將可充分保證電站開發的投資回報預期維持在內部收益率6%以上。此外,建設光伏電站的設備成本投入將會進一步降低,進而會拉動電站開發投資收益的進一步提高。
嘉賓介紹:民生證券電力及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海生。